天津橋梁伸縮縫@回望百度不平凡的19年創業史
橋梁伸縮縫@回望百度不平凡的19年創業史:和所有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,無拘無束的氛圍并不代表輕松地工作。百度創立的時間并不算互聯網的好日子,甚至可以說有一些“生不逢時”。彼時的中國互聯網環境,深受大洋彼岸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影響,中國的創業投資機構都謹慎起來,大批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面臨融資困難。
當時的百度更多是一家為其他企業提供搜索引擎的技術提供商,從中賺取技術使用費,在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沖擊之下,百度在美國的對標對象Inktodi的股價則從最高的243美元跌到不足1美元,被雅虎收購。
在2001年,李彥宏決定迅速調整公司戰略,將業務模型從面向企業提供搜索技術轉向獨立搜索引擎。這個提議幾乎遭到了股東們的一致反對——如果獨立,眼前的收入沒了,新模式又不能馬上掙錢。互聯網寒冬下,不如穩扎穩打,少冒險少犯錯。
“你們不讓百度做獨立搜索引擎,那我就不干了。”幾乎沒有發過火的李彥宏低沉地對董事會說。最終,李彥宏想盡一切辦法說服投資人,這時百度又碰上一個強大并纏斗多年的對手:Google。
李彥宏曾在一次演講中說,一度百度工程師面對強大的Google有自卑心理,認為當時百度“加上兼職、前臺各種各樣的才二十來人”,無法與Google競爭。在這種情況下,2004年李彥宏被迫從CEO位置下來做起了項目的經理,開始了九個月內超越Google的“閃電計劃”。到2010年,谷歌在市場份額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服務器遷移至中國香港時,百度在國內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超過70%。
尋找移動船票: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,百度經歷了一段“迷茫期”。
當時的阿里巴巴頻繁高調投資彌補移動短板,騰訊手握移動互聯網“站票”微信,360一度向搜索發起挑戰,對百度而言,從搜索、地圖、貼吧,再到云、新聞、手機助手……百度App應用多到一屏都裝不下,但仍缺少一款移動互聯網領域真正平臺級的產品。
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沖擊,李彥宏表示:“移動互聯網剛剛到來的時候,我們等于說是被沖了一下子,覺得有點腳跟站不穩的樣子,必須得把移動互聯網拿下,下了很大的決心,我們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警惕,保持戰斗力,才能夠在市場上生存下來。”
他在內部分享的一篇“鼓勵狼性,淘汰小資”的講話,引起了業界廣泛議論。這位百度創始人不惜自我批判,并對員工提出多個要求,包括“減少管理層級,提升效率”,以及“減少會議,及時拍板”。
而移動的入口之爭還未塵埃落定,O2O的這場仗就如火如荼地打起來了。這一次,商業競爭再次露出殘酷一面。
一度,百度貼吧事件、魏則西風波讓百度元氣大傷,業績上經歷連續兩個季度的凈利下滑。誰會是搜索外的下一個增長點?內容分發、連接服務、科技金融還是人工智能?
從互聯網思維到人工智能思維:“互聯網只是前菜,人工智能才是主菜。”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對話中,李彥宏這樣說。
百度的戰略重點已經轉向互聯網的下一幕——人工智能。李彥宏攜百度,以“AI布道者”的身份站到臺前。因為把無人駕駛汽車開上五環,北京的交警還給他開出了一張罰單。
面對正在興起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,李彥宏在不久前的署名文章中表示,百度很早就開始布局。“2013年,百度成立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研究院,在人臉識別、語音識別、自然語言理解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核心技術突破。百度還通過開放人工智能平臺,為全社會的高效創新賦能,以技術創新服務網絡強國的構建。”
分享此文章: |